PO文屋 > 综合其它 > 勉强科举日常 > 勉强科举日常 第119节
    安成和佑成自幼受探花父亲悉心教导,本身又是聪慧灵秀之人,诗书琴画是信手拈来,比弟弟还要优秀几分。
    传闻经过几家的证实,方家子女的才名传得更响亮了。安成和佑成的婚事也吃香起来,有好几家高门大户都递来了橄榄枝。
    对于此种情形,方瑜早有准备,二月时便让方瑾把去年考上秀才的三个孩子送到京城家里,他带在身边当学生养着。
    这三个孩子都在十五岁上下,是安成丈夫的备选。
    方瑜对外说家里的女儿已经和老家的旧亲定了亲事,礼貌客气地回绝了所有的提亲。
    送来的这三个男生并不知道方瑜的打算,安成和佑成也不知道这件事。
    方瑜只和冯婉、美臻说了这事,还让她们没事多观察观察,看安成对这三个男生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再看这三个男生的性格如何,哪个能和安成最配。
    五月时,胡人最大的一个部族古答尔部入京觐见,还带了一个女人献给皇帝,说是他们胡族的第一美人。
    和熙帝设宴招待贵宾,古答尔部表现了臣服之意,和熙帝自然欢喜,特意厚赏了来访使者,还把这个胡族第一美人封为和嫔,当做卫朝与古答尔部友好的代表吉祥物。
    之后古答尔部的使臣又代表他们的王表达了对中原文化的崇拜之情,说希望能和卫朝结成秦晋之好,他们的王想要迎娶和熙帝的女儿,成为卫朝的女婿。
    和亲嘛,这种事在历史上是很常见的,和熙帝自然也是不陌生的。
    他很清楚国家军队的战力,并不想在这个时候与胡人开战,所以和亲势在必行。
    朝中重臣也知道皇帝的心意,立刻就开始在心里琢磨起和亲公主的人选。
    正巧何贤妃所出的庆安公主还未出阁,太子一系和赵王一系心照不宣,联手攻击起齐王一系,把庆安公主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
    何贤妃内心不安,虽然未出阁的公主不止庆安一个,可她也怕太子和赵王联手对付自家人,就特意提着点心去求见皇帝。
    和熙帝最近新添了头痛的毛病,不耐烦见人。他又不愿意让外边人知道他的毛病,就一直瞒着不说。
    何贤妃也是十分倒霉,求见的时候正巧碰上皇帝头痛难忍,丹青不敢通传,只好说皇帝歇下了,请贤妃娘娘先回去。
    作者有话说:
    耶耶耶,完成榜单啦,哈哈哈哈哈!
    第180章 和亲之争
    宫中的人大多有九曲心肠。他们说话委婉, 办事委婉,分析别人说的话也爱往深了想。
    何贤妃去御前求情,宫廷内外不少的人都盯着情况呢, 结果她连皇帝的面都没见上, 这说明了什么又代表了什么呢。
    一时间, 何贤妃和齐王的颜面扫地,后宫里幸灾乐祸的妃嫔不知凡几,宫外的大臣们看到这风向也都跟风而上,朝廷中呼吁庆安公主大义和亲的奏折接踵而至。
    太子周恒的消息情报更加准确,虽然他父皇已经极力隐瞒病情了, 但架不住故去的皇后将多年经营出来的人脉交到太子手中,周恒总能探听到一些御前的秘闻。
    更何况, 和熙帝身边得用的内侍也不敢轻易开罪嫡支正脉的国之储君, 有些消息还是乐意给东宫卖个好的。
    周恒知道他父皇对子女还是很疼惜的,应该不会舍得亲生的公主嫁到胡地,所以他就等着父皇的头疾好了, 直接去给庆安公主求情。
    “父皇,儿臣以为吴王叔和越王叔家的几个堂妹就不错, 可以接进宫来教养, 再封为公主嫁给古答尔王。”
    周恒装出一副好兄长的模样,和熙帝很吃这一套。
    “恒儿啊, 几日未见,你怎的看起来有点憔悴呢?”和熙帝现在对着太子又是慈父心肠了, 看起来十分关心太子的起居。
    周恒心中无波, 面上做戏, 对父皇说:“这几日不知怎的, 孩儿就是夜不能安枕, 总觉得心里像是有事似的。”
    和熙帝现在对那个噩梦的介怀少了许多,太子又是个合格的储君,他对太子大体上还是满意的。
    而且这一年多来,周恒困守在东宫,无聊时也常吃酒,再加上心思郁结懒情懒动,人整个胖了一圈,将军肚都挺起来了。圆润的脸庞改善了眼睛原本的模样,周恒现在不那么像先皇后了。
    这种变化落在和熙帝眼里自然是好的,他也不再抵触见太子了。
    第二日,太子替庆安公主求情的事迹就传遍了前朝后宫,和熙帝也正式下旨封吴王三孙女为庆宁公主,并赐婚。
    何贤妃和齐王不得不捏着鼻子领了太子这个人情,贵妃和赵王也恨得牙痒痒,背地里骂周恒就会装。
    古答尔部的使臣欢欢喜喜地领旨谢恩,并说要传信回去,让王上送聘礼入京。
    方瑜听说了这事,挺为故事中的吴王孙女感伤的。宗室县主,看起来很尊贵,其实也不过是个稍微好看点的棋子罢了。
    家里讨论这事时,美臻还叹道:“只希望这位新封的公主是个达观的性子,能够受住远嫁的孤寂与磨难,在古答尔部有所建树。”
    正说着话呢,屋外就有一小厮捧着信走进来,方瑜接过来一看,原来是方明从千永县寄回来的信,上面写着这半年来的工作汇报。
    方明带了不少的银子过去,一到地方就先和当地的豪强接触交际,摸清理明县里的情况和关系,半年后才按照计划清理了一波作恶霸道的人家,彻底将千永县收服。
    冬天时千永县就没下几场雪,方明亲自问过老农,说这是旱年的预兆。方明就提前做好准备,雇人挖地窖把积雪存里面,命令县里每个村子都要多打两口井,又告知县里的农民今年要种抗旱的作物,又派人在河道旁挖了几个大型蓄水池。
    如今到了夏季,天果然旱了起来,因为提前有准备,千永县的庄稼收成能保住一多半,方明治下的百姓能够勉强温饱,比临县的百姓过得好多了。
    方明见临县的许多农家因为交不起税款,沦落到卖儿卖女的地步,心中不忍,又想起舅舅的吩咐,就拿着大笔银子,派心腹去临县**。
    这时,县城外的庄子也盖好了,方明把这些孩子养在庄子上,派人教导管理,先教会他们要效忠方家。
    方瑜读完侄子的信,觉得十分满意,又把方明单独写给母亲妹妹的信挑出来,让丫鬟送给宜文和方华。
    宜文读过儿子的来信,心中十分惦念,在京城和也待不住了,就去找弟弟说想去千永县看看儿子。
    方瑜在心里算了算,方明小两口也单独相处了有一年多的时间,估计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培养得差不多了,现在放宜文这个婆婆过去也没什么大事。
    更何况千永县那边刚收服,正需要人来帮衬管理,方瑜就给宜文讲了他规划出来的发展计划,希望宜文过去后能专注于培养人才,为方家的后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优质人才。
    宜文自然是很愿意帮着自家弟弟发展势力的,干劲十足地想要在千永县干出一番大事业。
    宜文的养女方华有些犹豫,她很想老家的亲人,也很想一年未见的哥哥,但她同时也舍不得离开京城的剧院。
    方华对舅舅说:“要不我还是留下来吧,剧院每个月都要有新剧本排演,我要是离京的话,就会耽误剧院的生意了。”
    方瑜疼爱地对懂事的侄女说:“剧院这边也养出了两个编剧,你别有这么大的压力,想回去就跟着你娘一起走,路上见闻多了,也有利于你未来的创作。”
    方华最后决定跟着娘一起走,先回老家见亲娘亲爹,然后再去千永县待上半年,等明年秋天时再回京。
    宜文这边开始张罗赶路的行李和马车,宜佳见此也想着要同路一起回去。
    方瑜还想多留宜佳再住个半年,可宜佳却惦记着家中的长子和丈夫,不肯多留了。
    雅成听说二姨和四姨要离京回乡,想着她大概也要跟着四姨一起回去了吧,心里还挺不是滋味的。
    安成看出了堂妹的心事,就对雅成说:“你不想回去就在家里待着呗,和我爹说一声就行了,多大的事啊。”
    雅成羡慕地看着开朗直爽的堂姐,她也想如此畅意的生活啊,只是这到底不是她自己家里,她的生活也是由长辈安排的。
    安成见雅成默默地收拾行李,就跑去找爹爹把雅成堂妹的事说了。
    作者有话说:
    我家小边牧有个特性,不喜欢吃放在她饭盆里的水果,只喜欢吃我们亲手喂到她嘴里的水果……
    狗不大聪明,事儿还贼多呢!
    第181章 大夫人费心讨好
    方瑜听大女儿这么说, 就想着多留雅成在京里住几年,反正方瑾也听他的话,雅成的婚事他这个叔叔也能做主。
    雅成这边好管, 金桂的婚姻大事他这个做舅舅的就不好伸手管了。刘勤书到底是金桂的亲父, 刘家又是方瑜师父家, 方瑜也不好真不给刘家面子。
    刘勤书的心思一直在官场上,对于儿女的婚事安排也都是想着要攀高枝,根本就不可能接受类似李青山这样的女婿。
    可在方瑜看来,嫁给官宦人家的少爷也未必是桩好婚事,就好比小六方宜鑫的丈夫, 是个秀才中不了举,当小吏还抹不开面, 也不会教书, 最后就只能当个家里蹲的闲散人员了。
    美臻和方瑜都很爱护家里的后辈,尤其是在这个年代没有多少人生选择的女孩子。他们俩担心宜佳用老思想为金桂挑选夫婿,就特意在心里准备了一大堆的话想着要说服宜佳。
    可没成想, 平常思想上相对保守的宜佳在女儿的婚事上却是比较前卫,她见过三姐家姑娘宝珍嫁的夫婿, 就想着照那个样子为金桂择一佳婿。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宜佳恳切地对弟弟说:“还要求你替金桂挑选丈夫了, 我家那位靠不住,还要帮倒忙。”
    “四姐, 你放心,这事就包我身上了!”方瑜很乐意替宜佳和金桂多操心。
    宜佳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你四姐夫那里, 我说怕是说不通, 需要你当这个坏人给他写信说这事了。”
    方瑜笑道:“行, 我这就给他写信去。对了, 雅成要留在京城, 你不如也把金桂留下来,等定了亲,我再派人把金桂和她准夫婿给你们送回去。”
    宜佳问过女儿的想法,金桂愿意留在京城再多玩半年,可把她的弟弟们给羡慕得够呛。
    初秋时,宜文和宜佳姐妹俩带着孩子们踏上了回乡的路途,顺道还把京城这边新培养出来的信鸽给捎回去了。
    这小半年里,佳慧跟着乐妍学了不少经营管理的本事,如今已经能独当半面,为乐妍减轻不少的工作压力。
    乐妍对能帮上她忙的亲姐姐简直爱得不行,天天对着亲姐姐就是一顿夸啊。乐妍在府城中大展拳脚,方家产业日进斗金,只是她还不满意,觉得府城还是有些小了。
    乐妍现在就想着快点把佳慧姐姐培养出来,到时候让姐姐留守府城,她再带着人手去省城经营开拓。
    一个丫鬟进屋来通传,说曾家大夫人带着几位少爷小姐来看望七小姐。
    乐妍一听到曾家的名头就心生不喜,佳慧倒是很平静,让丫鬟先把人带到她的院子里,说她等会儿就回去待客。
    “她怎么总上咱们家来啊?”乐妍不满地说。
    佳慧拍拍能干的小妹妹,笑着说:“大嫂也是那家里难得的明白人,从前就很照顾我和孩子,她来了我总要露个面。”
    “行吧,那你快点打发他们走,可别拖到晚上,咱们一家人还要一起吃饭呢。”乐妍嘱咐道。
    曾家大夫人就想着要修复家里同五房的关系,就经常找借口带着礼物上门来关心佳慧和侄子侄女。
    佳慧听到屋子里传出自家闺女说话的声音:“我现在大名叫做嘉成了,方嘉成。这可是我京城的探花舅舅亲自给我起的名,我小姨说我这名比原来的名可强多了,一看就是个大气端庄的名字。还有我弟弟的名字也改了,叫方康成,比原来叫曾儒康可顺耳多了。”
    曾家大夫人也是个波澜不惊的人,她笑着附和小侄女的话,也跟着她夸这两个名字改得极好。
    佳慧听女儿显摆完新名字,才进了堂屋,和大嫂见礼寒暄。
    曾大夫人握着佳慧的手就是好一顿嘘寒问暖,又让儿子女儿上前来给五婶请安,之后也不提曾家的事,就捡佳慧喜欢的话说。
    等到儒墨下了学到家,曾大夫人抓紧时间让自家儿子和儒墨亲近,一直等到快用晚膳的时辰,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告辞。
    儒墨和大堂哥、二堂哥都很亲近,从前也是天天见面玩耍的,现在住到小姨家也是有点想堂哥他们。
    曾大夫人赶在晚膳的点儿才进了家门,老太太身边的老妈子就赶过来说老太太传大夫人过去。
    刚装修好的正院堂屋中,曾老太爷坐在主位上,等着大儿媳妇汇报五房人在方家过得如何。
    曾大夫人心里对公婆不满到了极点,家里原本是一手好牌,结果被这对老糊涂虫给搅和烂了,现在还要靠她舍脸去方家赔笑赔小心。
    结果可倒好,她每次从方家回来,不说劳苦功高吧,家里的老头子老太太还要反复地折腾她,骂她这个长媳无用,不能把五房母子给带回来。
    曾大夫人算是看出来了,这对老夫妇真是越老越糊涂执拗,现在开始是磨上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