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屋 > 综合其它 > 勉强科举日常 > 勉强科举日常 第106节
    “派谁去北边的村子督建呢?谁又乐意离开县城去干这种可能会丢命的苦差事呢?”
    方瑜说:“只是从河东镇到县城一带,还很安全, 疫病离咱们这还远着呢。”
    冯达又说:“就算是我派人下去了, 那些无知小民也不会乐意挖沟堆墙的, 这又不是徭役,还是寒冬腊月的。说实话,我都怕他们出去干活时再染了风寒病死。”
    这也是一个问题啊。
    现在的村民大多都是勉强温饱而已,大冬天吃得少穿得也薄,再赶人家去外面干活, 都不用等到疫病传过来,就直接有人病死了。
    方瑜发现他想得有些过于理想化了。
    多亏冯达的提醒, 他才想到这些。
    方瑜和冯达商量了小半个时辰, 最后才想出来比较节约人力的办法。
    在主要的大路上挖沟设关卡,阻止疫病区那边过来的商队和零星流民,以期达到阻隔疫病的目标。
    冯达立刻叫来几个有拳脚功夫在身的心腹家丁, 给他们带上充足的干粮盘缠,又交给他们代表县衙的书信、腰牌、告示和路引, 让他们即刻奔赴河东镇, 传达他的命令。
    方瑜也没闲着。凌河村是他重点建设的试验村,必须要保护好。
    回家后, 他也找了心腹家丁,直接带信给宴二郎, 让宴二郎带领村民照着他最初的构想进行建设。
    当天夜里, 宴二郎收到家主的来信, 他展信细读, 反复领会家主的精神。
    第二天一大早, 宴二郎派人去把里正和各姓族长叫到族学来,拿出方大人的亲笔信和腰牌,让这些人都要听方大人的安排。
    族学里坐着的都是凌河村里数的着的人物。
    他们揣着手,相互之间飞眼色,最后还是赵里正出来第一个说话:“方大人对家乡人好,小的们都记在心里呢,大人的安排,小的们肯定照办。只是现在天也冷了,马上就要下雪了,这地也不好挖啊。”
    王姓族长也跟着说:“是啊,这地都冻上了,不好挖呢,要不然咱们用木头弄个栅栏,拦在北边的路上,也不错。”
    宴二郎板着脸严肃道:“你们要是不怕疫病要了人命,就这么干吧。反正我也不是这儿的人,直接收拾行李离开就完事了,也不怕在乡下等死。到时候大人问我话,我就说你们不乐意也就完事了。”
    赵里正见这小子如此死板,心里骂娘,也不敢得罪了,毕竟人家现在代表的是方瑜啊。
    赵里正赶紧说软和话往回拉:“你这孩子说什么呢,我们肯定会听方大人的话啊。只是刚才没听明白要怎么挖,你年轻聪明,再和我们说说呗。”
    宴二郎对村里的成年人没什么好感,觉得这些人根本就配不上家主赏给他们的恩惠。
    不过这是家主交待给他的任务,他必须要漂漂亮亮地完成好。
    宴二郎把他昨晚连夜做好的计划书拿了出来,将每家里十八岁到三十五岁的男丁都点了出来,排做两班,到时候轮流工作。
    村里这些“人物”见宴二郎精明强干,把各家各户的人口和农具情况摸得十二分清楚,就知道这是个不好糊弄的主儿,也不敢弄什么花活了。
    只有赵里正自持身份,等别人走了,留到后面对宴二郎笑着求情:“我家平安,就是我家老小,他啊前两天崴了脚,现在都不能下地呢,也没办法来干活啊。”
    宴二郎自然知道赵里正心里的小九九,肯定要直接撅回去的。
    可还没等他张嘴,一个嬉笑的声音就从门口那传来:“嘁,我说赵老弟,你是昨晚上做梦没醒呢吧。你家平安脚可好好的呢,我来族学的道上还看到他油光满面地从周寡妇家门口经过呢。”
    方族长靠在门框子上,满脸嘲讽,话里还藏着骂人的话。
    赵里正一看到这人,心里的怒火就冒了头。本来凌河村这里正的位置世世代代就是他们家里传下来的,根本就没有别人家的事儿。这方有财就是无理取闹,非要抢他们老赵家的东西,呸,臭不要脸。
    要不是方家出了个方瑜,他这个里正也用不着如此憋屈,还要给方有财好脸。幸亏方有财家和方瑜家不亲近,要不然他家可就要吃大亏了。
    别以为他不知道,方有财他媳妇天天去方瑜大姐那里撺掇说他坏话。
    “咳咳,我听我家老婆子说的,也没真看到。要是平安真像你说的那样没崴脚,我还高兴呢。”
    赵里正有了危机意识,也顾不上疼老儿子了,立马向宴二郎表示:“我家平安就算是真伤了脚我也要把他赶来干活。这可是咱们村里的大事,身为里正,我们家就要干最多的活儿。”
    宴二郎不置可否。赵里正和方族长一路相互问候,很快就从族学回到各自家里。
    过了一会儿,孩子们陆续赶来,跟在宴二郎身后练些简单的功夫拳脚。
    等到上完早课,村里的青壮年才三三两两地磨蹭到了集合地点。他们中没有谁乐意在大冬天出来干活的。
    宴二郎可不管这些,他这人崇尚武力和拳头,村里谁要是敢不听他的命令偷懒耍滑,他就拎到屋里揍上一顿,保证都是生疼的皮外伤,不耽误接下来的干活。
    几次下来,打得那些人哭爹喊娘,工程进展得越来越顺利。
    半个月后,环村深沟正式竣工。
    这个沟其实不算深,成年人站进去也就到腰。只是利用了挖出来的土,堆在靠村这侧的沟边,形成一个小土坡,再洒上水,利用冬天的温度冻成滑溜冰墙。
    这样建完,连沟带冰土墙就有一人多高了,外人轻易也翻不进来。
    作者有话说:
    第156章 冯婉教女
    京城的街道上依旧人来人往, 官宦人家东开朱门,常有高头骏马出入。
    在方瑜离京前,方府就已经开始按制守孝了, 平时都是大门紧闭, 很少有人进出。
    等到方瑜奔丧离京后, 冯婉更是严守门户,除了正常的外出采买,就只有乐妍可以每隔两天去剧院管理半日。
    方安成很羡慕可以出门的小九姑,她都出去野惯了,如今骤然被关在家里, 实在是闲得浑身长草。
    “娘!我最亲最美的亲娘哎!”安成使出浑身解数,拿出最甜腻的嗓音百般纠缠亲娘:“今天就让我跟着小九姑一块去嘛, 求求您啦!”
    冯婉生养了四个孩子, 什么场面没见过。她就享受着大女儿少见的撒娇温柔,心里头一点都没有动摇。
    安成在母亲跟前耍了小半个时辰的宝,毫无成效, 直接累瘫。
    冯婉这才笑着温柔道:“瞧瞧,哪里来的皮猴子, 脸都累红了, 嘴巴也说干了吧。小蝶,去给你家小姐倒杯蜜水来, 随便再多拿些糕点。”
    “娘,你就让我去吧!”方安成撅嘴跺脚, 最后努力一把。
    “不行哦, 家里有丧事, 你要在家里为太奶奶和爷爷诚心守孝。”
    冯婉对大女儿讲着道理:“你也不小了, 还是个姑娘家, 也该到休身养气的年纪了。你去别家看看,哪有像你这么大的官家小姐成天见地往外跑的?姑娘家就要贞静些,好好在家里看书绣花,别一天天没个正形,要不然以后到了婆家该被嫌弃了。”
    方安成是家里头一个孩子,冯婉和方瑜这对父母在她的教育上投注了更多的心血,生怕养不好。
    也因此,安成从父亲方瑜那里受到的大多都是现代思想的教育,并不觉得女性天生就应该顺从男性。
    冯婉这个当妈的倒是想亲手把长女教养成这个朝代人人认可的淑女闺秀,可惜她不能和丈夫拧着来,只能在后面看着干着急。
    现在是个机会。丈夫回老家奔丧,她又有正当的理由约束女儿,冯婉就想着趁机板一板安成的性子。要不然,以后安成会吃亏的。
    冯婉陪着安成吃了点心,又把佑成叫来,然后拉着两个女儿一起绣花。
    安成气鼓鼓的,也不想绣花,就随意乱下针,绣出来的东西简直就是后现代主义的画作。
    冯婉见大女儿如此不识教,就板起脸来做严母,命令安成再重新绣,还说家里针线什么的都不缺,要是安成绣不好就一直坐在屋子里绣,不许出去玩。
    佑成见母亲这样,赶紧对姐姐眨眼,让姐姐别硬犟。
    安成也是很有大小姐脾气的,虽然不敢和母亲当面硬吵,可心里还是不服气,就低头不吭声。
    正待母女僵持时,丫鬟从外面送来四个用蜡油密封好的小木筒,说是信鸽送回来的信。
    冯婉知道这是丈夫那边有急事来信,也顾不上犟种大闺女了,拿着木筒去了内室一个人拆开看。
    她读完了信,知道了疫病的事,心里的担忧是止不住的。
    冯婉从内室里出来,脸上还是端庄模样,对丫鬟吩咐道:“去把九小姐叫回来,就说我有事要找她商量。”
    等丫鬟出去了,安成和佑成才凑过来,问母亲信上说了什么事。
    冯婉现在一肚子的心思,没有功夫和儿女纠缠,就板着脸说:“不是让你们绣花嘛,绣好了吗?”
    安成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母亲瞪了一眼,也不敢出声了。
    冯婉说:“你们两个就在这里坐着绣花,我一会儿再来检查。香荷香兰,你们就守在门口,不许两位小小姐出来。”
    说完,她又返回内室,再把信读一遍,然后照着丈夫写的列清单,把要准备好的东西誊写一遍。
    乐妍刚到剧院,就收到了家里下人的传信,立刻坐上马车赶回来。
    乐妍在路上就很着急了,虽然口信说的平常,但要不是真有什么大事,她嫂子一定不会传话让她现在就回去的。
    等到了家,乐妍出了马车,面上还是一副平常模样,脚步也没有乱。
    等到了正院,乐妍一进屋就让丫鬟都下去,她跟着嫂子去里屋说话。
    乐妍看过信,姑嫂两个商议一番。冯婉去张之青府上送信,乐妍去打听郎中、采买药材,再让管家拿着清单去买各种粮食菜种。
    就这样忙了几天,方瑜交待的东西大体都采买准备好了,最后只剩下郎中还没定好。
    冯婉和乐妍已经尽力去找了。
    到底是天子脚下,医术好的郎中大多都在大医馆里坐堂,这些医馆可是豪门大族的生意,他们方家也不能去撬人啊。
    作者有话说:
    感谢@有熊有猫赞助的可爱封面,比心心!
    第157章 皇宫中都是哥的传说
    和熙八年静悄悄地到来, 伴随着疫病的脚步,夺走许多人的性命。
    乐平县城大门紧闭,除了日出时会有几辆车运出垃圾和夜香, 其余时候都是不许人员进出的。
    县城的方府也是如此, 门房上轮流值守的家丁只许在外院活动, 若是要往里面传话,那都要隔着门板往里面喊话。
    内院里,在县城居住的方家姐妹都被方瑜叫回家里居住。扩建过后的方宅面积广大,就算是再多住几十号人都是绰绰有余。
    关秋茗和云天成没有过来避险,他们都是县衙当差的小吏, 这时候正需要他们来处理事务。
    不过他们也怕外面不安全,就把妻子和儿女都送回岳家居住, 这样也是多一重保障。
    方瑜在家里也没闲着, 天天带着姐妹家的孩子读书学习,还有舒怡家教养的孩子,方瑜让他们跟着一起听课。
    原来在善书回来后的一个多月, 这股疫气才渐渐蔓延到乐平县的附近。冯达这时已把城里的物资准备妥当,听到风声, 立马就给在府城当二把手的父亲送信, 然后准备封城。
    在此之前,方瑜特意把城外庄子上立了大功的一行人接进城里。
    方瑜亲自为善书和柳镖头接风洗尘, 两人都感觉万分荣幸。
    在古代,善书是个奴仆, 柳镖头是个庶民, 根本就没有资格在方瑜跟前挺直腰板。
    方瑜不在乎这些, 他很尊重有才华有能力的人。